声远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74|回复: 0

达斡尔族的风俗与文化(达斡尔族的姓氏大搜集)

[复制链接]

23万

主题

23万

帖子

70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702557
发表于 2023-2-11 01:00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1、哈拉

2、达斡尔族父系氏族组织的统称,“哈拉”之上冠以不同的哈拉的名称,称为各哈拉的全称,如敖拉哈拉、鄂嫩哈拉、莫日登哈拉等。自公元12世纪至17世纪,达斡尔分布在黑龙江北岸西起石勒喀河,东至牛满河,今俄境布力亚河,北自外兴安岭,南达黑龙江广大地域里。

3、鄂嫩哈拉

4、17世纪中叶以前分布于黑龙江中游北岸支流鄂嫩河流域,故名“鄂嫩”哈拉。原分为都博浅、阿协金、昆吉等三个莫昆。17世纪中叶自黑龙江北南迁后,都博浅莫昆的族众停留于嫩江上游两岸,阿协金、昆吉俩莫昆族众分布于嫩江中游俩岸地区。

5、分布于嫩江上游的都博浅的莫昆,人口众多,势力强大,其始祖额穆盖的独生子图尔嘎里育有7个儿子,他们分别建立开阔、博库尔浅、霍日里、伊斯尔、博斯呼浅、都尔本浅、齐尔莫勒登等7个屯落,形成7个新的莫昆,《大清历朝实录》所录“阿撒津”城。即阿协金莫昆故地。

6、自民国初年后阿协金莫昆简称“鄂”姓,昆吉莫昆简称“敖”或“吴”姓。今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霍恩阔,洪河屯系鄂嫩哈拉的宗屯,后有该屯分立出来的前多布台等屯。清康熙二十三年调500名达斡尔兵在额苏里地区屯垦,后留驻瑷珲,其后裔成瑷珲达斡尔人。乾隆二十八年自布特哈调500八旗官兵赴新疆永戍伊犁,以鄂嫩、敖拉哈拉为主力。

7、莫日登哈拉

8、17世纪中叶以前分布于黑龙江中游北岸乌鲁苏穆丹地区,即奥列斯莫日登的地区附近,故名“莫日登”哈拉。民国时简称苍、莫、孟等单字姓。17世纪中叶自黑龙江北岸南迁嫩江流域时,大部分留嫩江上游俩岸。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,布特哈莫日登哈拉族众仍保持聚族而居、哈拉外婚、缮修族谱等哈拉的传统,后以单字“孟”为姓。

9、齐齐哈尔地区莫日登哈拉族众,聚居在现富拉尔基区的罕伯岱屯,后有一部分族众散居于其他的屯落。清雍正十年建呼伦贝尔八旗时,从布特哈地区调730名达斡尔官兵呼伦贝尔屯垦,因当地气候寒冷,不宜农耕,大部分达斡尔于乾隆初年返回原籍,惟在当地任官职留在呼伦贝尔,其后裔成为海拉尔地区达斡尔人,民国二十年海拉尔地区的92户达斡尔人中,有莫日登哈拉人22户。乾隆年间赴新疆永戍伊犁等地的达斡尔中,有莫日登哈拉西布奇莫昆成员。

10、敖拉哈拉

11、达斡尔族人人口中繁衍最多的哈拉。17世纪中叶以前因分布于黑龙江北岸历史名镇雅克萨以北、以东山区为名“敖拉哈拉”,达斡尔语称山为“敖拉”。分为敖拉、多金、雅尔斯、克尔哲等莫昆。17世纪中叶自黑龙江北岸南迁嫩江流域时,一部分族众定居于嫩江上游两岸,另一部分迁至嫩江中游齐齐哈尔地区。

12、分布于嫩江上游布特哈地区的敖拉哈拉族众,系该哈拉始祖呼力尔肯的9个儿子的后代。民国初年后以“敖”为姓。20世纪30年代,分布于齐齐哈尔地区的敖拉哈拉族众,人口众多,分布地域广,自民国初年后将各莫昆姓氏简化为汉字单姓,“敖”“多”“杨”“阎”“单”等,额尔门沁、莽格吐、敖乃格日、扎布哈、雅尔塞等屯,是齐齐哈尔地区敖拉哈拉人聚居的古老屯落,自清末以后,以额尔门沁屯为核心,一批田间劳作的的临时住所----地房子,相继发展为屯落。

13、清康熙二十三年调500名达斡尔兵在额苏里地区屯垦,后留驻瑷珲,其后裔成瑷珲达斡尔人的先祖。至民国八年后裔在瑷珲地区294户,其中敖拉哈拉的有51户。清雍正十年建呼伦贝尔八旗时,从布特哈地区调730名达斡尔官兵呼伦贝尔屯垦,因当地气候寒冷,不宜农耕,大部分达斡尔于乾隆初年返回原籍,惟在当地任官职留在呼伦贝尔,其后裔成为海拉尔地区达斡尔人,民国二十年,92户海拉尔达斡尔人中,有敖拉哈拉32户。

本文达斡尔族的风俗与文化,达斡尔族的姓氏大搜集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声远:www.shengyuanluntan.co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